伴隨著“中國制造”,“中國創造”走向世界,漢之光華將以卓越的
服務能力協助我們的客戶完成全球知識產權布局。
奧運會是對體育運動水平的大檢閱,同時也是對體育器材的大考驗。各國體育器材在競標中的角力,甚至不亞于運動員在賽場的競技。
賽艇并非中國體育強項,連續四屆奧運會使用的“無敵”牌賽艇,卻都是中國制造。從2004年的雅典奧運,到如今的里約奧運,12年間,奧運選手新顏換了舊顏,“無敵”牌賽艇卻始終傲立賽場。這家把賽艇當作工藝品一樣來“雕刻”的企業,就是坐落于浙江杭州富春江泮的華鷹集團。
近日,記者走進華鷹集團,探尋其國貨當自強的“中國心”和追求卓越的“匠心”。
20年磨一劍終成奧運唯一中標商
奧運會對器材的要求十分嚴格,目前中國運動器材能夠成為奧運會指定供應商的很少,最為外界熟知的除了紅雙喜“五入”奧運,便是“無敵”牌賽艇“四入”奧運。
2004年,華鷹擊敗來自德國、美國、加拿大等五個國家的競爭對手,成為雅典奧運賽艇的唯一中標商。這家誕生于1985年,靠木船起家,曾經籍籍無名的企業一炮打響,世界為之側目。
而今,中國賽艇在全世界已獨占一方,華鷹集團可以名正言順地說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商。從“看不起”到“服了你”,再到“怕了你”,華鷹在海外競爭者面前以實力證明了自己。
致力研發 終能傲然“艇”立
賽艇,作為一項極限體育運動,成績計算以0.01秒計。2000米的賽程,六個賽道六條船在“滴答”之間就會全部到達終點。千鈞一發之際,賽艇質量是決定一切的。熊樟友說,為什么華鷹老能在奧運會中標,就是因為質量過硬。賽艇船體對輕重的要求就很高,相差幾克都不行。華鷹使用了一種蜂窩復合材料,與衛星艙是同一種材質。目前使用這種材料和技術的,賽艇領域僅有華鷹一家。
華鷹這些年能夠傲然“艇”立,就是因為技術領先了人家一步。該技術不是說其他國家的生產商沒有,其本身來自美國,只是他們沒人愿意砸這么多錢。使用這項技術,一條生產線要花600萬美金,而賽艇有五條生產線,意味著要3000萬美金,折合成人民幣要1.8億。